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窥“真唯识量”

    色是第八识因缘变之色)及不离于眼识自体分的相分色—内相分带质境(此色是第八识分别变之色为七转识)。又离于眼识的色,小乘是承认的;但不离于眼识的色小乘是不知道亦不承认的。是故玄奘菩萨于因支中加入“...影像相分与色法做简异区隔,识的见分亦是识的自识分变,但不是影像相分而是识的了别见分,或者色法与自证分的影像相分通本质故,或此色法简异法处所摄色的受引色,并不是识变现的影像相分而是本质。第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2438814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谈修定前方便

    从初禅相应之心谈修定前方便  ──以《清净道论》为主──  释见法  福严佛学院初级部  大 纲   一、 前言  二、 与初禅相应之心  三、 略探各个心生起之  (一) 信  (二)...舍性  (十二) 身轻安、心轻安、身轻快性、心轻快性、身练达性、心练达性、身适业性、心适业性  四、 “遍一切心”从“定觉支十一”及“不散乱”而增强  五、 初禅相应的三十四心与修定前方便之次第 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修定之资粮

    修习禅定,必须具备足够的资粮,就如出门旅行,要预先准备旅费、食品及衣物等生活日用品,才能起行。有关禅定之资粮,主要是选择处所、威仪,守护戒律仪、根律仪,认识各种障难及其对治,了知之境。以下依次...不净物排出体外;另一部分直接经由肠道变成粪便排出。又以此饮食之,发生身中多种疾病。所以对于此饮食,应离贪染之心,适宜而食。出家者还应以惭愧之心受用施之食。阿姜查禅师也说:“还有,也要觉知吃的动作—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139499.html
  • 因明论证

    青瘀等不离于心;因:随乐欲而显现故;喻:譬如梦中见青瘀等。   (2)宗:闻思二忆持识影像并唯是识;因:念空故(过去故,过去无故);喻:如观行者所想现前不净、骨锁、女人影像(譬如忆昔...影像都只是识;因为这些影像都是空无(它们的对象是过去,而过去是无);禅观者观想的当下出现的不净、骨锁、女人等影像是空无的,它们只是识,依此类推,回忆中的闻、思等影像也只是识。无性的这两个比量是否证明...

    魏德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1238238.html
  • 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

    玄奘汉译文相关引文的比较,对无分别智及其、生起予以了较为细致的探讨。   大乘佛教的真实智慧是对诸法实相之证悟。在般若思想中,实相多称空性(?ūnyatā),证此实相之智慧称般若(praj?ā),...nirvikalpa- j?āna)。按照唯识思想,凡圣之别,在于有无无分别智的证得,无分别智之圆满即是佛果。因此,对无分别智及其境界、生起的认识,在唯识学中非常关键。本文借助唯识学文献中的几段梵文、藏译文、玄奘汉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355222.html
  • 通过梵、藏文与奘译汉文对比辨析

    通过梵、藏文与奘译汉文对比辨析   周贵华(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)  提要:本文通过梵文唯识学文献及其藏译文与玄奘汉译文相关引文的比较,对无分别智及其、生起予以了较为细致的探讨。   大乘...分别智的证得,无分别智之圆满即是佛果。因此,对无分别智及其境界、生起的认识,在唯识学中非常关键。本文借助唯识学文献中的几段梵文、藏译文、玄奘汉译文之对比,探讨一下无分别智及其、生起等问题。在讨论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1661155.html
  • 唯识真伪对照

    不真,三性皆伪也。   第三不同之点在我法二执。相宗说,能之我,是为我执;之法,是为法执。佛说世间缘生法,空无自性,凡夫执以为有,是为人我执。佛说诸大种性,由分别而有,即从真如上假立名目,二乘计以为空,是为法我执。如相宗说,一人皆有二执。佛说凡夫唯有人我执,无法我执。彼不思有二执,即有二我,一人二我,其谬可知矣。如相宗说,二乘无人我执,但有所之法执。彼不思能是对待而起,无能之我,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2554272.html
  • 唯识研究举例

    第七名意,前  六名识,又有二颂分别八识,最为明了,可以据之。一就  依而辨八识云﹕阿赖耶为依,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余转识  得生。一依而辨八识云﹕藏识说名心,思量性名意,能  了诸境相,是说名为识。复次以自性缘助伴作业之五  门,抉择诸识之相更为详备者,则当读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  五识身相应地。如云﹕  云何五识身相应地﹖谓五识身自性、彼依、彼  、彼助伴、彼作业,如是总名五识身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173983.html
  • 内观法口诀

    》)一、(七)2、四念处(住)。   “真正”两句:佛说的超越智慧,非纯理论,更非玄学,乃需自己亲身体验、证悟,修习,并依之形成的新思想、行为习惯。   身念,色身觉受;观察呼吸,觉知习练;   观察的对象。   色身:即四大(地.水.火.风)成之自己肉身。   观察呼吸:即入出息念定,指缘于呼吸的心念锻炼,训练对呼吸的觉知;警觉或明了呼吸之法。详见《选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74070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述义

    最初果、数习果、究竟果、随顺果、障灭果、离系果、殊胜果、有上果、无上果。这十种果也是通约三乘修证而论的。  第七辨无上乘品:从正行无上、无上、修证无上的三个方面显大乘殊胜。正行无上有六种(最胜正行、作意正行、随法正行、离二边正行、差别正行、无差别正行),无上辨十二种(安立施设、法界、能立、任持、印持、内持、通达、增广、分证、等运、最胜)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639794.html